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次)

导读 大家好,猫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东晋易元年(405年)中秋,陶渊明入

大家好,猫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东晋易元年(405年)中秋,陶渊明入彭泽县为官,仅过了80天,就弃官归田为《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开始做官,做了十三年的官。他一直厌恶官场,向往农村。这次辞职回家后,他再也没有出来当官。

2.据《归去来兮辞》、萧统《宋书陶潜传》之云,陶渊明因不满腐朽的现实而隐退。当时,该县的游访问彭泽,官员们要求他用乐队迎接他,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意为了五斗米向村里的孩子弯腰!”当天挂冠离岗,分配《陶渊明传》,以表心意。

3.陶渊明自晋孝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国献酒,元年立彭为。在过去的十三年里,他几度做官,几度退休。陶渊明有政治抱负,但当时的政治社会极其黑暗。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进入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艺兮元年(405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的军政大权。此时距离桓玄篡晋,也不过十五年。

4.伴随着这些篡夺,还有无数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杀戮和非正义的战争。陶渊明天性热爱自由,但当时官场风气极其腐败,谄媚自大,行事肆无忌惮,可耻扫地。一个堂堂正正的书生,在当时的政治社会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更别说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了。经过十三年的曲折,陶渊明终于彻底认识到了这一点。陶渊明的性格与政治社会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选择在——年隐退。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