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数码科技 >

有若是谁(有若)

导读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有若是谁,有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展开1全部 有若(前518年...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有若是谁,有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展开1全部 有若(前518年-约前五世纪中期)即有子,孔子重要弟子,受儒教祭祀。

2、其氏为有,名若,字子有,或云字子若,未知所据。

3、《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曰:“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

4、拓展:有若(有子)简介: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有子故里在县西北八十里东故社有家庄,后裔聚族而居”。

5、又载:“有子,若,鲁人,少孔子十三岁。

6、……唐赠卞伯,宋追封平阴候。

7、墓在肥城,乾隆五十年得宋时墓碣,五十一年学使赵佑会同巡抚奏闻,五十三年始以肥城七十二代孙承袭,今移居城内。

8、”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十分思念他。

9、因有子言行相貌像孔子,对他十分尊重。

10、于是大家共同推举他当老师,尊敬他就象当年对待孔子一般。

11、《史记》载:“孔子即殁,弟子思慕。

12、有若状如孔子,弟子相与并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

13、”有子强识好古,明习礼乐,倡和睦,重礼教。

14、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

15、但亦曾辩证地论述礼与和的关系。

16、他说道: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

17、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

18、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19、《史记》亦载:“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

20、先王之道,斯为美。

21、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2、”有子去世后,葬于肥城,鲁悼公曾向他吊唁志哀。

23、有子勤奋学习,看书时担心睡着而用火烧手。

24、《荀子》中提到:“有子恶卧而淬掌,可谓能自忍矣,未及好也。

25、”。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