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数码趋势 >

给不存在的小行星命名

导读 给不存在的小行星命名

近日,有汽车生产厂商表示,其下属天文兴趣小组2月10日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于22日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申请用其新款车型“星越”命名该星。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并持续发酵。

对此,北京天文馆馆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朱进表示:“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有商业性质的名字是不被允许的。”他指出,这颗“获得命名权”的小行星很可能不存在,“企业所展示的申请书也不具备学术上的证明力”。

小行星的信息可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网站上检索到,下载临时编号数据后,无法找到相关记录。朱进表示,如果连临时编号都没有的话,就更谈不上命名权。

“即便没有去专业网站查询临时编号,从发现时间上看,也不太可能。”朱进解释,即便这家车企的天文小组在2月10日确实发现一颗小行星,22日也无法申请命名。根据规定,小行星命名前需多次观测,确定其精确轨道,获得永久编号,还要核对历史数据,一般而言,完成这些事情需要几年。

近年来,给小行星命名成为新时尚,前有王俊凯星不被官方认可,后有香港艺人命名小行星惹争议。针对以汽车型号给不存在的小行星命名的这一营销行为,朱进评价,“这件事情误导了公众,并且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那么,一颗不存在的小行星凭什么让公众相信呢?

“图片的背景是丽江天文观测站的镇站之宝,2.4米望远镜。”科学松鼠会成员刘博洋说,车企宣传稿中的照片给了公众“暗示”,图中还有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站长和寿圣、云南省天文爱好者协会理事长苏泓等科研工作者,并声称小行星就是在丽江天文观测站所发现的。

科学重器、科学观测、学者见证,这些为这颗不存在的小行星提供了“科学背书”。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和寿圣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在合影时对小行星命名申请并不知情。苏泓则对同行表示自己是临时被拉去合影的。

“天文台的工作人员被骗了,但后续的传播行为已经形成了。”云南天文台台长白金明表示,“虽然学术名誉一直被认为是只与论文发表、研究成果等学术活动相关,但遇到这种‘假借科学之名’的虚假宣传活动,也要求科研工作者要提高警惕、具备分辨能力。”同时他声明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活动主办方已承诺对其发布的所有涉及云南天文台的不实报道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并公开发布情况说明和致歉书。”和寿圣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百度百科的词条中,“星越”仍是小行星与汽车共用的名字。

专家点评

叶泉志加州理工学院行星防御研究员

商业公司想要参与科学研究进程并同时宣传自己的品牌,可以理解也有先例。美国利克天文台(世界第一座建于山顶的永久性天文台),是美国商业大亨利克在1876年捐巨资兴建的,以他名字命名的天文台硕果累累,150年后大家还记得他;商业公司若设立科学基金资助科学家研究,既真正促进科学进步,又能起到宣传效果,是两边都受益的事。

企业有心资助天文小组进行研究,是很好的,但披露的“小行星发现”疑点重重,令人遗憾。靠消费公众对天文的热情进行虚假宣传,不仅不能真正帮助科学发展,在道义上也应该受到谴责,并有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