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损有余而补不足)

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损有余而补不足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天...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损有余而补不足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如下: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3、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4、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6、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7、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8、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9、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10、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11、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12、扩展资料:《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13、“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14、“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15、“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16、“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

17、“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18、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19、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