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杜甫写春望时的背景(春望杜甫写作背景)

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杜甫写春望时的背景,春望杜甫写作背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杜甫写春望时的背景,春望杜甫写作背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5、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曾祖父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6、杜甫年轻时正值开元盛世,有前后三次历时十年的漫游生活,足迹遍及吴越齐鲁等地。

7、二十四岁时曾赴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8、三十六岁时,玄宗下诏命天下有一艺之长者都可到长安应试,杜甫再次应试,由于奸相李林甫的阻挠,又未录取。

9、后来他向玄宗献三大礼赋,又向达官贵人投赠诗篇,仍无结果。

10、直至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才得到一个管理军械库房的小官。

11、旋即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奔四川,长安陷落,杜甫被叛军俘获,身陷长安。

12、后只身逃脱,投奔在凤翔即位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

13、不久因疏救房管险遭不测,获宰相张镐相救后被贬官。

14、次年因关内灾荒,杜甫弃官携家入蜀,曾在严武幕府中做过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15、严武死后,杜甫遂乘舟东下,在夔州、潭州等地飘泊,最后病死于长沙至岳阳水路途中。

16、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歌众体兼备,艺术精到,被后人称为“集大成”。

17、杜甫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在一生广泛的阅历中写有许多山水诗,有着独具的特色和成就。

18、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时所作,诗写泰山景色的雄奇秀丽,以及登上日观峰的新奇感受。

19、岳、岱宗,在这里都是指泰山。

20、     诗以问句开篇,久闻泰山之名而未历其境,对于一个正在“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青年诗人来说,其亟欲登临探胜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这一问,就把这种心中底蕴和盘托出,同时引出下文以实景作答。

21、一旦登临,则泰山雄伟壮阔仍令人惊叹不已,只见一片青黛之色,似乎铺洒齐、鲁两国之境而犹“未了”,以极开阔的眼界衬托极壮阔的山势,而这种开阔的眼界也正是登高望远时的真实感受。

22、泰山不仅山势高峻雄伟,而且峰奇景秀,使人感到大自然似乎有意识地把所有的神秀之气都集中到泰山来了。

23、诗人登上日观峰之后,正当东方日出,这时山峰的东南一片灿烂,而山峰的西北却仍阴暗隐晦,诗人站立峰顶,同时感受着“昏”、“晓”两重世界,这是只有登临日观峰才能得到的奇特感受。

24、一个“钟”字,表明诗人进入了神秀荟萃处,一个“割”字,则表明诗人站立于阴阳分界点,用字奇妙精警。

25、观日出之后,诗人遍览峰壑,山中云气摩荡,似乎是由自己胸中生出,张大眼眶,极目四顾,只见归山众鸟似乎直往眼中飞来,这也是人在山中才有的独特感受,同时鸟归山表明时至傍晚诗人仍流连忘返。

26、暮色渐浓,诗人不得不下山结束此次游程,但游兴未尽,只能作“会当凌绝顶”之预期,以再游之预期使游兴得到延伸,也使诗意丰厚,予人以悠长回味。

27、绝顶指泰山玉皇顶,因为诗人此次游山只登临了日观峰,未暇登临泰山极顶玉皇顶,所以留此预期。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