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简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

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简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简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词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音】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ù yì lè hū  【释义】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2、  【出处】《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一无所得。

4、  【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

6、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

7、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8、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9、  【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10、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11、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13、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14、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17、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18、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19、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20、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  【解释】:⒈,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22、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23、  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24、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

25、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26、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27、  注意:三人行,不可理解为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而应理解作在一起行走的多个人当中。

28、在古时,三、九泛指多次,是概数,不是确数。

29、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读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

32、那么,天涯何处无老师?真正好学的人是 不拘于专门固定的老师的,随处都可以不耻下问。

33、  从另一方面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也就 是《里仁》篇里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5、”老师 的优点固然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的缺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关 键是不要盲目崇拜。

36、  当然,说是这么说。

37、事实上,老师在我们的眼中多少有些理 想化的色彩,有的还环绕着神圣的光晕,使我们恰恰难以分辨哪 是他们的优点,哪是他们的缺点。

38、所以也就只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9、  [编辑本段]温故而知新释义:  ?“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40、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41、  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42、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43、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44、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45、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除本章外还有三章。

4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ù fèn bù qǐ bù fěi bù fā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

47、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48、”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49、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50、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51、“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52、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

53、就不去启发他。

54、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55、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56、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57、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

58、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

59、“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60、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启发式教育。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