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支付手段)

导读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区别如下: 含义...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区别如下: 含义不同: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2、2、 产生的背景不同:流通手段是在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

3、3、 两者购买的对象不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实体的商品;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服务。

4、4、 两者货币交付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是,一般都是一次性交付,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5、”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

6、或先交钱,后服务;或先服务,后交钱。

7、总而言之,区别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最好方法,就是流通手段通常指买实物;而支付手段指的是在赊账、租赁、贷款中货币所行使的职能。

8、扩展资料:流通手段主要特点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9、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

10、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11、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也能作货币。

12、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

13、流通规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把商品交换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

14、当买入小于卖出,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积压,严重时造成过剩危机。

15、当买入大于卖出,又会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16、产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的数量不能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17、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19、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20、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

21、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付手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通手段。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